在清初的宗室将领中,努尔哈赤的侧室所生的第七子阿巴泰,绝对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勇将。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且其后代阿巴泰的子孙们也继承了其勇猛的战斗精神,屡屡为清 Nation 立下赫赫战功。由此可见,阿巴泰一家在清初的宗室军功贵族中,无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。
阿巴泰的生母虽然身为努尔哈赤的侧妃,但她的地位并不低,几乎仅逊于正妃。因此,阿巴泰从小便被赋予了牛录的头衔。在努尔哈赤统治的时期,他多次参与征战,展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。当努尔哈赤去世时,作为侧妃之子的阿巴泰从未有过争夺位子的资格,这使他避免了那些权力斗争的漩涡,反而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和拉拢。
在皇太极即位后,阿巴泰作为享有一定牛录的皇子,正值年轻力壮,外加出色的战斗技能,他频繁地被派遣作为主将或副将出征,征战明朝、朝鲜、蒙古等地,屡次获得辉煌战绩,并因此成为皇太极统治时期的中流砥柱。他的牛录也随着功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。在崇德五年,他被授予大将军的职务,发起攻打明朝的战役,成功攻克八十八座城池,俘获敌军三十六万人,这无疑成为皇太极时代最为显赫的战果之一。班师回朝时,皇太极还特意命令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出城三十里迎接他。
展开剩余60%在皇太极的统治之下,阿巴泰的军事成就固然显著,但同时他的倔强性格也常常让皇太极感到不悦,虽然他未犯下重大错误,却时常因小过而受到指责。或许他也有意为之,以此来引起皇太极的注意。皇太极在用人上既重视阿巴泰的才能,也不得不时常对他进行训诫,使他在爵位上的提升显得较为缓慢,直到皇太极去世时,阿巴泰也仅是和硕贝勒的封号。顺治继位后,阿巴泰很快被晋封为饶余郡王,继续在军队的前线奋战,直到顺治三年去世。其第四子岳乐继承爵位后,因战功被晋封为安亲王,阿巴泰也因此受到追封,成为饶余亲王。
阿巴泰的子嗣们也都继承了他的勇猛血性。其继承爵位的长子岳乐,在平定三藩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,最终被晋封为亲王。阿巴泰的长子尚建虽然早逝,但他的儿子苏布图却在军中崭露头角,驻守江宁、征伐湖广,并在平叛中立下战功,最终以贝子的封号告终,遗憾的是,他的孙子却未能继承爵位。阿巴泰的次子博和托一生致力于战争,被封为贝子,他的儿子彰泰则更为杰出,成为岳乐在平定三藩的得力助手。岳乐辞朝后,彰泰继承他的位置,担任定远平寇的大将军,直抵吴三桂的老巢云南,班师时康熙皇帝派遣人马出城二十里迎接。这一支的后代也因此世袭入八分的辅国公封号。阿巴泰的三子博洛则是多尔衮的重要支持者,多次以主将身份参与出征,并被晋封为端重亲王,遗憾的是,这一系同样在后代中无嗣。
可以说,阿巴泰及其家族以显赫的军事成就而著称。在清朝初期的多个重大军事活动中,如入关、征南、平叛等,阿巴泰及其子孙无不亲历其中,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除了既无嗣的尚建和博洛家系,岳乐和博和托两系都通过其卓越的战功世袭了入八分的辅国公爵位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在乾隆四十三年时,乾隆皇帝还特别强调和认可了阿巴泰与岳乐父子在军事方面的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-贵阳配资网-股市资金杠杆-杠杆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